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近年来,江苏省人社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技能人才、技工教育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人社部、江苏省委省政府总体工作部署,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初见成效。
坚持政策驱动 实施“百校千企”工程
江苏积极推动重点技工院校、技师学院建设,制定出台了《江苏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江苏省就业促进条例》,深化技工院校办学体制和育人机制改革,校企共同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印发《江苏省技工院校教学管理规范》,对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师资等作出具体要求,列为技工教育督导、办学水平评估、教师职称评聘的重要内容,引导各地院校大规模开展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
“我们实施了‘百校千企’工程,全省110所技工院校与1798家企业深度合作,开设订单班、冠名班、企业新型学徒班2095个;创新举办全省技工院校嘉年华、校企合作对接活动;指导11所技工院校参加工学一体化课改试点,组织86个专业开展校内课改试点,全省建成一体化教室2506个,开发并正式出版工学一体化教材、工作页391本,打造省级工学一体化精品课程320门,工学一体化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44.6%。”江苏省人社厅职业能力建设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坚持项目带动 完善一体化教学
江苏省人社厅组织全省技工院校申报国家产教融合项目和教育强国项目,22所学校获得支持。同时,将徐工集团等367家企业列入产教融合型企业培育范围,引导企业发挥育人主体作用;创新打造100个省级校企联合实训中心、80个省级示范专业、20个省级工学一体化教学名师工作室,树立标杆,以点带面。
校企合作是连接学校与企业、理论与实践、培养与成才的重要通道,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更离不开校企合作。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制定了《全面推进“冠名办班”式校企合作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施意见》《校企合作项目的实施办法》《工学交替管理办法》等,大力度推进校企合作共同培养。试点班级全部实现校企合作冠名办班,冠名企业与学校共建实训室、共建学生生活公寓,引进企业文化;企业安排培训师到校上课;学校安排学生到企业工学交替;企业颁发奖学金等。校企深度合作,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完全相融,共同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长虹班”是盐城技师学院与江苏长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的校企合作冠名班。“能够进入‘长虹班’学习,我感觉非常幸运。企业工程师直接参与教学,我们能够提早接触实际业务、适应企业工作节奏。这样既缩短了培训周期,又有助于帮助我们提前锁定优质工作岗位。”该冠名班学生徐征说。
苏州市制造业正在开展“智改数转”(即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为此,苏州技师学院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内涵,把教学过程同企业工作过程相融合。如该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PLC控制技术课程,开发了继电控制电路的PLC改造项目,通过8个典型工作任务,让学生们不仅掌握了PLC控制技术的应用,更学会了企业车间生产线智能化改造的基本方法。该专业7年制技师本科班学生陈俊雄,在进入校企合作企业园区傲然特(苏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实习的第二周,就参与了该公司新能源汽车逆变器产线调试。半年不到,他就完成了博世汽车传统助力器产线升级改造。
“学校教授的专业理论知识还是技能实操,都与企业实际岗位需求有着很大的契合度。从电气图纸设计到PLC,HMI程序编写,再到现场调试,我所学的这些技能都是在学校打下的坚实基础,帮助我快速进入了工作状态。”陈俊雄说。
坚持竞赛拉动 提高办学质量
为推动世界技能大赛、全国技能大赛成果进课程、进课堂、进教材,引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江苏省人社厅组织技工院校积极参加全国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组织开展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竞赛,优化赛项设置和竞赛方式,打造教学名师团队。
“我们在师资培养上下功夫。依托我省5个省级师资研修中心,集中开展校长培训、专业系主任培训和工学一体化教师培训。同时,建设一体化教学名师工作室,开展企校、校校交流活动,培育覆盖重点专业领域的‘工匠之师’。我们还在提高质量上下功夫,组织开展技工院校办学水平评估,规范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材使用。积极争取人社部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教学指导委员会、产业部门的专家力量,做好教学改革指导服务;开展就业状况评估,发布就业状况报告,推动技工院校深化育人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江苏省人社厅负责人表示。
在江苏省人社厅的指导下,徐州技师学院以世界技能大赛技术标准为引领,优化工学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以世界技能大赛竞赛项目为案例,完善工学一体化课程方案及课程标准;以世界技能大赛的竞赛标准为参照,完善工学一体化教学评价体系和学习任务评价标准;借鉴世界技能大赛的竞赛设备设施,优化和提升工学一体化教学场地建设;将参赛选手培养路径,转化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方法;将大赛精神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人才培养目标。
“近年来,我们积极参加世赛、国赛和江苏技能状元大赛,教师团队在参赛、备赛的过程加深了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理解,提高了技能水平,加强了对教学教改的反思。我们积极推动世赛、国赛成果转化,融入工学一体化课改,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制定、教学场地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极大地提高了师资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徐州技师学院教师、世赛餐厅服务项目教练李唐说。